冷拔丝退火后形成的“ 花丝”现象的原因,主要是半成品在退火时由于炉温过高及炉内富氧造成氧化烧损、酸洗后的钢丝表面粗糙, 对光的反射与正常表面不一样所致。通过对退火炉温控系统的改进, 使用含内衬的炉胆, 并加热风循环装置、加强工艺控制, 就有效避免了“ 花丝”的现象发生。其工艺流程是盘条-剥壳酸洗-粗拉-退火-酸洗-电炉烧制-中精拉-绕线······ 。从流程中可见, 退火的目的是对冷拔后铁丝进行软化处理, 调整晶粒组织 ,恢复其所需塑性 ,保证铁丝拉拔的顺利进行。我厂采用的是井式电阻炉, 930 ℃再结晶退火工艺 。 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退火缺陷, 如“花丝”等 。所谓“花丝” , 就是退火铁丝经酸洗后色泽不均匀 , 正常的退火丝酸洗后应为银灰色, 具有金属光泽 ,而退火“花丝”酸洗后有时出现外圈发黑, 内层银灰色或 1 4 圈发黑, 3 4 圈银灰色, 这种钢丝酸洗后颜色不一致的现象, 我厂形象地称为“花丝”。 晶腾金属线材 我厂退火设备是井式电阻炉,退火工艺为 720 ℃,总时间 8h。由盘条拉拔成半成品收线为 550 mm的捆件 ,经细铁丝的三边捆扎装在退火丝架上 , 一般一炉装丝 1.5 ~ 1.7t 。由于炉胆内无氮气保炉及强迫循环装置 ,因而其传热方式主要为辐射, 即电炉丝将热能辐射给炉胆再由炉胆辐射给铁丝 , 对流和传导在传热中占的比重较小 。再结晶退火过程中, 伴随再结晶恢复铁丝塑性的同时 , 铁丝表面发生反应从而造成退火后铁丝表面有氧化皮 。 低碳冷拔丝 从退火后拉拔强度对比可知 , 出现花丝时表面银灰色处抗拉强度大于490MPa ,其金相组织为细小均匀的等轴晶粒;而表面色泽发黑处抗拉强度仅387~405MPa ,其金相组织表现为晶粒粗大, 这说明热处理过程可能发生了过烧反应, 于是我们观察铁丝的表面的金相组织。选取 2.7 mm 退火丝纵截面样品 ,经加工后其芯部为细晶组织 ,晶粒度为8~9级, 而边缘各有 0.6mm 深度的粗晶组织 ,晶粒度为1~2级 。这种晶粒长大说明在退火过程中可能发生了C 、Mn 、Si 元素的烧损 。由于发生过烧反应热处理温度在 800 ℃以上, 因而加热温度远远**过了工艺设定的温度 720 ℃,可能达到了 800 ℃, 而在此高温情况下 ,钢材与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反应的速度将成倍提高 ,如果这时炉胆破损造成富氧则会导致氧化严重 ,即铁丝过烧,这时铁丝表面的氧化皮厚而且成分复杂,除有铁的氧化物, 还有锰、硅的氧化物以及铁丝表面脱碳造成碳的富集, 经盐酸酸洗后 , 表面粗糙 ,对光的反射与正常组织的丝的表面对光的反射不一样 ,造成酸洗颜色不均匀一致,出现了“花丝”现象